在面粉品质控制与等级评定中,加工精度是衡量小麦粉研磨精细程度与麸星含量的核心指标,直接关系到面粉色泽、口感及用途。小麦粉加工精度测定仪通过光电比色原理快速测定粉色与麸星灰度,实现客观量化评估。然而,在日常使用中,仪器常因操作不当或维护疏忽出现读数异常、重复性差等问题。及时识别并解决
小麦粉加工精度测定仪的色觉失准现象,是保障检测结果公正可靠的关键。

问题一:测定值波动大,重复性差(CV>5%)
原因:样品未充分混匀、取样量不一致或样品盒清洁度不足。
对策:测试前将面粉样品充分搅拌均匀,采用标准取样勺定量(通常5-10g),避免手压导致密度差异。每次测试后清洁样品盒内壁与光学窗口,防止残留面粉影响下次测量。建议同一试样平行测定3次取平均值。
问题二:仪器读数整体偏高或偏低
原因:白板校准失效、光源老化或环境光干扰。
对策:每次开机或连续使用2小时后,必须用标准白板进行校准。检查卤素灯或LED光源是否接近寿命终点(通常2000小时以上需更换)。确保测试环境无强光直射,关闭样品仓盖后再读数,避免杂散光干扰。
问题三:显示“E”或报错无法测量
原因:样品盒未正确放置、传感器故障或电路接触不良。
对策:确认样品盒推入到位,卡扣锁紧。重启仪器,若仍报错,检查内部连接线是否松动。避免在高湿环境中长时间使用,防止电路受潮。
问题四:粉色值与感官判断严重不符
原因:样品含添加剂(如增白剂)、水分过高或仪器模型未适配当地标准。
对策:检测前了解面粉是否经化学处理,过氧化苯甲酰等增白剂会显著提高粉色值。样品水分应控制在14%以下,过高会导致结块影响透光性。必要时根据本地小麦品种和工艺,用标准样品重新标定仪器参数。
问题五:麸星识别灵敏度下降
原因:图像传感器污染或软件阈值设置不当。
对策:定期用无尘布蘸少量无水乙醇清洁成像镜头。检查仪器设置中麸星识别阈值是否处于推荐范围(通常默认值已优化),勿随意更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