粮食水分测试粉碎磨(简称“粉碎磨”)的清洁与保养,直接影响后续测量结果的准确性(避免样本交叉污染)和设备使用寿命(减少部件磨损、堵塞)。需遵循“使用后即时清洁+定期深度保养+长期存储维护”的逻辑,结合设备结构(进料口、粉碎腔、筛网、出料口等)分步操作,具体方法如下:
一、使用后即时清洁:避免残留结块(核心步骤)
每次粉碎完成后,需在10分钟内完成基础清洁,防止粮食残留(如面粉、谷物碎屑)受潮结块或黏附在部件表面,影响下次粉碎效率。
1.断电与拆卸(安全前提)
断电操作:先关闭粉碎磨电源开关,拔掉插头,确保设备完全断电,避免清洁时误触启动按钮导致安全事故。
可拆卸部件分离:根据设备说明书,拆解易残留样本的部件,通常包括:
进料斗(顶部用于投放粮食的漏斗状部件,多为塑料或不锈钢材质,易残留颗粒);
粉碎腔盖(覆盖粉碎腔的盖子,内侧可能黏附细碎粉末);
筛网/分级部件(控制粉碎粒度的核心部件,网孔易被细粉堵塞,需重点清洁);
出料盒/接料袋(收集粉碎后样本的容器,残留量最多)。
注意:拆卸时轻拿轻放,避免用力过猛损坏卡扣或密封胶圈(如粉碎腔盖的硅胶密封圈,破损会导致粉尘泄漏)。
2.整机外部清洁
用干抹布擦拭设备外壳表面的粉尘、污渍(如操作面板上的指纹、进料口周围的洒落颗粒);
若外壳有油污,可用蘸有中性洗洁精的湿抹布擦拭,再用干抹布擦干,避免洗洁精残留腐蚀外壳涂层;
清洁操作面板时,避免液体流入按钮或显示屏缝隙(可用干棉签擦拭按钮缝隙)。
二、定期深度保养:延长部件寿命(建议每周1次,或每粉碎50批次后)
除即时清洁外,需定期对设备核心部件进行保养,减少磨损和故障风险:
1.粉碎部件(刀片/锤片)保养
检查磨损情况:打开粉碎腔,观察刀片/锤片的刃口是否锋利(若刃口变钝、出现缺口或磨损量超过1mm),需及时更换(磨损的刀片会导致粉碎效率下降,样本粒度不均,进而影响水分测试的均匀性);
润滑(部分设备需要):若刀片/锤片的旋转轴配有润滑孔(需查看说明书),可滴入1-2滴食品级润滑油(如32号机械油,不可用食用油,易氧化结块),润滑轴承,减少摩擦噪音;注意:润滑油不可过多,避免污染样本。
2.传动与电机保养
检查传动部件:若设备为皮带传动(部分大型粉碎磨),查看皮带是否有松弛、裂纹或磨损(皮带松弛会导致转速下降,粉碎不充分),松弛时可通过调节电机位置张紧皮带,破损需更换;
电机散热清洁:电机外壳的散热孔易被粉尘堵塞,导致电机过热(表现为设备运行时噪音增大、机身发烫),可用压缩空气枪或软毛刷清扫散热孔,确保散热通畅;
电机运行检查:启动设备(空载,不投放样本),观察电机运行是否平稳,有无异常噪音(如“嗡嗡”声过大或“咔哒”声),若有异常,需停机检查,避免电机烧毁(可能因轴承磨损或内部线圈故障)。
3.密封与连接部件保养
检查密封胶圈:查看粉碎腔盖、进料斗等部件的密封胶圈是否有老化(如变硬、开裂)、变形或脱落,老化的胶圈会导致粉碎时粉尘泄漏(污染环境),且可能使外部空气进入,影响水分测试(若测试在粉碎后立即进行,空气湿度会干扰样本水分),需及时更换同型号胶圈;
紧固螺丝检查:用螺丝刀检查粉碎腔、电机固定架等部位的螺丝是否松动(长期震动易导致螺丝松脱),松动会导致设备运行时震动加剧,磨损部件,需逐一拧紧(力度适中,避免滑丝)。
三、长期存储维护(超过1个月不使用时)
若设备需长期闲置(如季节性测试结束后),需做好防潮、防尘处理,避免部件损坏:
彻底清洁干燥:按“使用后即时清洁”步骤,对所有部件进行彻底清洁,尤其确保粉碎腔、筛网、出料盒无任何残留(残留样本受潮后会发霉,污染部件),所有部件晾干(或用吹风机冷风吹干)后再组装;
防锈处理:对不锈钢部件(如粉碎腔、筛网、刀片),可涂抹一层薄薄的食品级防锈油(仅用于长期存储,下次使用前需用软布擦去防锈油,并用压缩空气吹净),防止生锈;
防尘防潮存放:将设备整体罩上防尘罩(或放入原包装纸箱),存放于干燥、通风、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(避免靠近水源、暖气或化学品仓库),存放温度建议10-30℃,相对湿度≤60%;
定期通电维护:若存储超过3个月,建议每月通电一次(空载运行5-10分钟),利用电机发热去除内部潮气,防止线圈受潮短路。